開江推進“小平原”民營經濟發展
開江有川東小平原之稱。2014年,開江縣圍繞“全民創業、招商引資、素質提升、集群發展、市場培育”的民營經濟發展思路,量身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“小平原”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,財政、金融、發改、招商、工商等部門圍繞自身職能職責,有針對性地提出推動和服務全縣民營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。
營造良好環境
完善領導聯系服務企業制度,在政府網站開展專欄公布民營經濟發展規劃、投資政策、產業布局、財政稅收等信息,建立民營企業“綠色通道”,實行“一窗受理、并聯審批、統一收費、限時辦結”;落實行政性收費減免等優惠政策,搭建銀企、政企服務平臺。全年新增民營經濟體1058戶,同比增長33%。新增民營經濟規模以上企業5家,累計達45家;新發展小微企業100戶,累計達400戶。
激發全民創業
除法律法規明令禁止或淘汰類的行業或領域,一律向民營資本開放;同時,對從事特色種養殖、興辦企業、市場營銷等給予財稅金融支持;對下崗失業、就業困難、殘疾人等給予免費技能培訓、崗位推薦和貸款貼息;對大中專畢業生、復退軍人按政策規定實行稅費減免;對歸國留學人員、高層次人才創業,給予項目資金援助、貸款貼息。全年共為5家企業的55名就業困難人員給予了社會保險和崗位補貼59.4萬元;鼓勵和支持創業發展,發放小額擔保貸款850萬元、高校畢業生創業補貼14萬元;稅收優惠1086萬元,完成民政福利企業即征即退186萬元。
啟動引智工程
引導梨梨生物、山參葛業等3家骨干民營企業與四川大學、成都工學院、成都發酵研究所等3所科研院所結對子,積極開展技術轉讓、技術入股、聯合開發、共建科技實體等多種形式的合作,初步建立了優勢互補、利益共享、風險共擔的產學研合作機制。
加快技術改造
利用與友好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,將納米殺菌技術、橄欖苦苷提取技術等先進科技應用到企業生產實踐當中,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,提升產品層次,打造了翰田壩煤礦、梨梨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產值上億元企業14家。全年實現民營經濟完成增加值64.13億元,增速達10.5%,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62.8%;民間投資增速達18.5%,占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的比重達55%。
品牌影響逐步增強
申請專利12件,培育省著名商標1件,新增省名牌企業1家,實現外貿出口800萬美元,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產品知曉度實現“雙提高”。
張登勝 王剛 王嵬